這竟是蟹足腫,傻傻分不清?

蟹足腫治療全攻略!蟹足腫處於活性期還是靜止期。

什麼蟹足腫

 

蟹足腫,這個聽起來有些嚇人的名詞,其實是許多人心中難言的困擾。它不僅影響美觀,有時更伴隨著搔癢、疼痛等不適感,對生活品質造成或多或少的影響。您是否也曾對著鏡中的疤痕感到無奈?是否也曾疑惑,為什麼小小的傷口,卻演變成張牙舞爪的蟹足腫?這篇文章將帶您深入淺出地了解蟹足腫的神秘面紗,從它的定義、成因,到各種治療方法的原理與比較,以及重要的預防之道,希望能為您提供清晰、易懂的資訊,助您戰勝蟹足腫,重拾平滑肌膚與自信笑容。

揭開蟹足腫的真面目:它到底是什麼?

要了解蟹足腫,我們得先從「疤痕」說起。當我們的皮膚受到外傷,例如割傷、燒燙傷、手術,甚至是小小的痘痘或蚊蟲叮咬,身體會啟動自然的修復機制。在這個過程中,纖維母細胞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們會努力製造膠原蛋白,填補受損的組織。在正常的癒合情況下,新生的疤痕組織會逐漸成熟、軟化,顏色也會慢慢變淡,最終留下一個相對平整、不明顯的痕跡。
然而,有些時候,這個修復過程會「過度反應」。纖維母細胞異常活躍,製造出遠超過實際需求的膠原蛋白,導致疤痕組織不斷增生、變厚、變硬,甚至向周圍健康的皮膚擴張,形成凸起、不規則,外觀有如蟹爪般的疤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蟹足腫」(Keloid)。
值得注意的是,蟹足腫與另一種常見的疤痕問題「增生性疤痕」(Hypertrophic Scar)雖然外觀相似,都屬於過度增生的疤痕,但兩者之間存在關鍵差異。增生性疤痕通常會侷限在原始傷口的範圍內,並且在一段時間後(通常是幾個月到一年),有機會自行軟化、縮小,顏色也會逐漸消退。然而,蟹足腫的疤痕則不同,它不僅會超越原始傷口的邊界,向四周蔓延,而且通常不會自行消退,甚至可能持續長大,帶來更長期的困擾。
簡單來說,您可以這樣理解:
  • 正常疤痕:皮膚受傷後,正常修復,疤痕平整或略微凹陷,顏色接近膚色或略深。
  • 增生性疤痕:疤痕組織過度增生,但侷限於原傷口範圍,可能隨時間改善。
  • 蟹足腫:疤痕組織異常且持續增生,超越原傷口範圍,形成蟹爪狀凸起,通常不會自行消退,甚至可能惡化。
除了外觀上的差異,蟹足腫也常伴隨一些惱人的症狀,例如持續性的搔癢感、刺痛感,甚至在觸碰時感到疼痛。這些不適感,加上不美觀的外表,往往讓蟹足腫患者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承受著不小的壓力。

為什麼是我?蟹足腫的成因探秘

「為什麼偏偏是我長蟹足腫?」這是許多患者心中的疑問。事實上,蟹足腫的確切成因目前醫學界尚未完全明朗,但研究指出它與多種因素複雜地交織相關,主要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方面:
  1. 個人體質與遺傳因素:這是蟹足腫形成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發現,具有蟹足腫體質的人,其皮膚在受傷後,纖維母細胞的反應特別活躍,更容易產生過量的膠原蛋白。這種體質往往與家族遺傳有關,如果家族中有人容易長蟹足腫,那麼您有蟹足腫的風險也會相對較高。不同人種的發生率也有差異,例如非洲裔、亞洲裔和西班牙裔人群中蟹足腫的發生率相對較高。
  2. 傷口的類型與深度:並非所有傷口都會導致蟹足腫。一般來說,傷及真皮層的較深層次傷口,例如手術切口、燒燙傷、較深的撕裂傷或穿刺傷(如穿耳洞),比較容易誘發蟹足腫。表淺的擦傷通常較不易形成蟹足腫。
  3. 傷口張力:位於關節處、胸前、肩膀、上背部等皮膚張力較大的部位,傷口在癒合過程中會受到持續的拉扯,這種張力刺激也可能促使纖維母細胞過度增生,增加蟹足腫形成的風險。這也是為什麼這些部位是蟹足腫的好發區域。
  4. 慢性發炎與感染:傷口若發生感染或持續性的慢性發炎,例如反覆發作的毛囊炎、痤瘡(青春痘)處理不當等,會延長傷口的癒合時間,並持續刺激纖維母細胞,進而提高蟹足腫的發生機率。
  5. 荷爾蒙影響:部分研究觀察到,蟹足腫在青春期和懷孕期間的發生率較高,或者原有的蟹足腫在這段時期可能惡化,推測可能與荷爾蒙水平的變化有關,但具體機制仍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而言之,蟹足腫的形成是一個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個人體質扮演了關鍵角色。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傷口,對於有蟹足腫體質的人來說,都可能成為一個「引爆點」。因此,了解自身的體質,並在皮膚受傷時給予適當的照護,對於預防蟹足腫至關重要。

迎戰蟹足腫:多管齊下的治療策略

面對頑固的蟹足腫,許多患者可能會感到沮喪,甚至認為無法根治。確實,蟹足腫的治療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單一的治療方法往往效果有限,且復發率較高。目前醫學界普遍認為,針對蟹足腫的治療,需要採取「多管齊下」的複合式策略,根據蟹足腫的大小、位置、活性程度、患者的體質以及期望,量身打造個人化的治療方案。以下將介紹幾種常見的蟹足腫治療方法及其原理:

1. 局部藥物注射:精準打擊,抑制增生

  • 類固醇注射:這是目前治療蟹足腫最常用且基礎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將特定濃度的皮質類固醇直接注射到蟹足腫病灶內部。類固醇具有強效的抗發炎作用,可以抑制纖維母細胞的活性,減少膠原蛋白的合成,並促進已形成的膠原蛋白分解,從而使蟹足腫逐漸軟化、變平、縮小,並緩解搔癢和疼痛等症狀。治療通常需要多次進行,每次間隔約4至6週。雖然效果相對顯著,但可能的副作用包括局部皮膚萎縮、色素脫失或沉著、微血管擴張等,因此需要由經驗豐富的醫師精準控制劑量和注射深度。
  • 其他藥物注射:除了類固醇,有時也會使用其他藥物進行病灶內注射,例如化療藥物(如5-FU),其原理是抑制細胞的快速分裂,從而控制蟹足腫的增生。這些治療通常作為輔助或二線選擇。

2. 冷凍治療:低溫破壞,促進萎縮

冷凍治療是利用極低溫的物質(通常是液態氮,溫度可達攝氏零下196度)直接接觸蟹足腫組織。其原理是透過急速冷凍和緩慢解凍的過程,造成蟹足腫內部的細胞(包括過度活躍的纖維母細胞)和微血管損傷、壞死,進而使疤痕組織萎縮、變平。冷凍治療對於較小或較新的蟹足腫效果較好,但也可能伴隨疼痛、水泡、色素改變等副作用。治療通常也需要多次進行。

3. 手術切除:直接移除,但需謹防復發

對於較大或影響功能的蟹足腫,手術切除似乎是最直接的方法。醫師會將增生的疤痕組織完整切除,並仔細縫合傷口。然而,單純的手術切除對於蟹足腫來說,復發率非常高(可達50%至100%),甚至可能長出比原來更大更嚴重的蟹足腫。這是因為手術本身也是一種創傷,對於有蟹足腫體質的人來說,新的傷口很容易再次誘發異常的疤痕增生。
因此,手術切除蟹足腫通常不會單獨進行,而是作為複合治療的一部分。術後必須立即配合其他輔助治療,例如類固醇注射、放射線治療等,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復發風險。

4.原位消融治療:新興技術,溫和改善

原位消融治療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種較新的蟹足腫治療概念,其核心理念是在不進行大切口手術切除的前提下,利用各種物理或化學方法,直接作用於蟹足腫組織內部,使其逐漸萎縮、軟化、變平。這種方法旨在最大限度地減少對周圍正常皮膚的損傷,降低復發風險,並改善外觀。
原位消融的具體技術可能包括:
  • 雷射治療:特定波長的雷射(如染料雷射、飛梭雷射等)可以被蟹足腫內的血管或水分吸收,產生熱效應,破壞異常增生的血管,抑制纖維母細胞活性,促進膠原蛋白重塑。不同類型的雷射針對的問題也不同,例如染料雷射主要改善泛紅,飛梭雷射則有助於改善疤痕的質地和平整度。
  • 電波或射頻治療:利用電波或射頻能量產生熱能,作用於真皮層,刺激膠原蛋白的重組和新生,同時抑制異常增生。
  • 超音波治療:高強度聚焦超音波(HIFU)等技術也開始被嘗試用於蟹足腫治療,其原理是利用超音波的能量精準加熱目標組織,達到消融效果。
原位消融治療通常需要多次療程,其優勢在於創傷小、恢復快,且可以針對不同情況靈活組合。然而,其長期效果和適用範圍仍在不斷研究和發展中。

放射線治療 (SRT - Superficial Radiotherapy):精準調控,抑制元兇

放射線治療,特別是淺層放射線治療(SRT),是近年來在蟹足腫治療領域受到高度關注且效果顯著的方法,尤其在預防手術後復發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SRT的原理是利用低能量、穿透力較淺的X射線,精準地照射在蟹足腫病灶或手術切除後的區域。
這些放射線能夠有效地「校正」皮膚深層纖維母細胞的異常行為。具體來說,它可以:
  • 抑制纖維母細胞的過度增殖:放射線可以干擾纖維母細胞的分裂和增殖能力,使其活性降低,不再瘋狂製造膠原蛋白。
  • 調節膠原蛋白的代謝:除了抑制合成,放射線也可能促進已形成的過量膠原蛋白的分解和重塑,使疤痕組織逐漸軟化。
  • 抗發炎作用:放射線可以減輕局部的發炎反應,從而減少對纖維母細胞的持續刺激。
SRT的優勢在於其「淺層」特性,放射線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皮膚表層及淺層真皮,對深部組織和器官的影響極小,因此副作用相對較低。治療過程通常在手術切除後的24至72小時內開始,連續幾天進行短時間的照射。臨床研究顯示,手術切除後配合SRT治療,可以將蟹足腫的復發率從原本的50%-100%大幅降低至10%-20%左右,甚至更低,我們的作法是原位消融配合SRT,可得到最佳美容效果。
SRT治療的常見疑問解答:
  • 會不會有致癌風險? 雖然任何放射線暴露都存在理論上的微小致癌風險,但SRT用於治療蟹足腫的劑量相對較低,且照射範圍局限,其風險遠低於常規的影像學檢查(如CT掃描)。醫師會嚴格控制劑量,將風險降至最低。
  • 治療過程會痛嗎? SRT治療本身是無痛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不會有特殊感覺。
  • 有哪些副作用? 最常見的副作用是治療區域皮膚暫時性的紅斑、乾燥、脫屑或色素沉著,類似輕微曬傷的反應,通常在治療結束後一段時間會逐漸消退。
  • 哪些人適合SRT治療? 對於反覆發作、傳統治療效果不佳、或手術切除後希望降低復發風險的蟹足腫患者,SRT都是一個值得考慮的選項。特別是對於較大、較頑固的蟹足腫,手術切除結合SRT往往能達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5. 其他輔助治療方法

  • 壓力治療:對於新形成的疤痕或手術後的傷口,使用矽膠片、矽膠凝膠、彈性繃帶或特製的壓力衣等進行持續壓迫,可以減少疤痕組織的血液供應和氧氣,抑制纖維母細胞活性,有助於預防疤痕增生和蟹足腫的形成,並促進疤痕軟化。
  • 矽膠產品:矽膠貼片或凝膠被廣泛用於疤痕護理。它們可以在疤痕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維持皮膚濕潤,減少水分蒸發,同時提供輕微壓力,有助於改善疤痕外觀和緩解不適。
  • 藥物塗抹:一些含有洋蔥萃取物、肝素、尿囊素等成分的除疤膏,可能具有一定的抗發炎、抑制纖維組織增生、促進疤痕軟化的輔助效果,但其確切療效仍需更多研究證實,通常作為輔助保養使用。
重要的是,沒有任何一種單一療法可以保證100%治癒蟹足腫並永不復發。成功的治療往往需要醫師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包含多種方法的綜合治療方案,並在治療過程中密切追蹤,根據反應調整策略。患者的耐心配合與積極參與也至關重要。

預防勝於治療:如何降低蟹足腫的風險?

對於有蟹足腫體質或曾長過蟹足腫的人來說,預防無疑是比治療更重要的一環。雖然無法完全改變體質,但透過以下積極的預防措施,可以顯著降低蟹足腫發生或復發的風險:
  1. 謹慎對待皮膚創傷
    • 避免不必要的皮膚損傷:盡量避免會造成深層皮膚損傷的行為,例如非必要的穿耳洞、刺青等。如果確實需要進行,務必選擇衛生條件良好、操作規範的場所。
    • 及時處理傷口:一旦皮膚受傷,應立即清潔傷口,並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適當的消毒和包紮,預防感染。對於較深的傷口,應及時就醫處理。
  2. 妥善照顧傷口癒合過程
    • 保持傷口清潔與濕潤:在傷口癒合初期,保持適度的濕潤環境有助於加速癒合,減少疤痕增生。可以使用醫師建議的敷料或藥膏。
    • 避免搔抓或刺激傷口:傷口在癒合過程中可能會發癢,但務必忍住不要搔抓,以免刺激疤痕組織增生。避免衣物摩擦或化學物質刺激傷口。
    • 減少傷口張力:對於位於關節或皮膚張力較大部位的傷口,癒合期間應避免劇烈運動或過度伸展,以免拉扯傷口。可以使用美容膠帶或減張貼片輔助固定。
  3. 早期干預,防患未然
    • 告知醫師蟹足腫體質:在進行任何手術或有創治療前,務必告知醫師您有蟹足腫體質或家族史,以便醫師在術中和術後採取預防措施。
    • 傷口癒合後立即使用抗疤產品:在傷口完全癒合、痂皮脫落後,可以開始使用矽膠凝膠、矽膠貼片或醫師建議的除疤產品,並持續使用數月,有助於抑制疤痕增生。
    • 密切觀察,及早處理:如果發現傷口癒合後有異常紅腫、凸起或搔癢等情況,應立即回診,讓醫師評估是否需要早期介入治療,如局部類固醇注射等,以阻止其發展成更嚴重的蟹足腫。
  4. 健康生活,由內而外
    • 均衡飲食:保持均衡的飲食,攝取足夠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於皮膚健康和正常的傷口癒合。
    • 避免刺激性食物:部分患者反應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可能會加重蟹足腫的搔癢感,雖然尚無明確科學證據,但若有此情況可酌情避免。
    • 規律作息與壓力管理: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並學會調適壓力,有助於維持身體正常的免疫和修復功能。

結語:與蟹足腫和平共處,重拾自信人生

蟹足腫的確是一種令人困擾的皮膚問題,但它並非不治之症。隨著醫學美容技術的進步,我們擁有越來越多的方法來應對它。了解蟹足腫的成因、掌握正確的治療觀念、並積極採取預防措施,是成功管理蟹足腫的關鍵。
如果您正受到蟹足腫的困擾,請不要灰心或自行亂用偏方。尋求專業皮膚科或整形外科醫師的協助,透過詳細的評估,共同制定最適合您的個人化治療方案。治療蟹足腫往往需要耐心與時間,持之以恆地配合醫師的治療與追蹤,多數情況下都能獲得滿意的改善。
希望這篇文章能為您提供有價值的資訊,幫助您更全面地認識蟹足腫,並更有信心地迎向平滑健康的肌膚。記住,積極面對,專業治療,您也能擺脫蟹足腫的陰影,重拾美麗與自信!

蟹足腫(Keloid)又稱為瘢痕瘤,或疤痕疙瘩,是一種異常增生的疤痕組織。 有些人蟹足腫穩定,不需要治療,但有些人會有癢或不舒服的症狀,光打類固醇或是冷凍治療幾乎無效,有些反而變大! 雖然蟹足腫絕大部分是良性,卻會為患者帶來很多困擾。蟹足腫是一種體質,也可能不是,目前治療上眾說紛紜,很多人問:蟹足腫會好嗎?以下為您說明。

 
蟹足腫的成因是當皮膚受損後,身體的復原機制過度啟動纖維母細胞,而這個位置的微環境受到慢性刺激如毛囊炎,穿耳環引起感染,剖腹產或是過去卡介苗的訊號刺激產生過量的膠原蛋白,令疤痕不斷向四周蔓延,出現又厚又紅的疤痕,形成蟹爪般的凸出疤痕。通常是這類蟹足腫內的細胞分裂活躍或是慢性發炎導致。
蟹足腫雖是良性纖維化腫瘤,許多人會不斷長大,一直往周圍生長,少部分人沒有持續成長,狀態穩定,可不需要治療只要持續觀察,但如果有癢痛或不舒服的症狀,會影響日常生活,就會建議要治療。
 

蟹足腫跟增生性疤痕有什麼不同?

蟹足腫跟增生性疤痕常常讓人搞不清楚,以下圖片簡單為您區分。
 

增生性疤痕

增生性疤痕是一種傷口癒合過度,過段時間後紅腫現象會變平或著退色;蟹足腫則是超過傷口生長且不會恢復。

蟹足腫疤痕

蟹足腫是體質所致,會因受傷或開刀,傷口深入真皮層,疤痕在癒合過程會因為組織過度增生,超過原本傷口的範圍,甚至腫大,形成不雅觀的疤痕,有時後也會有痛或癢的感覺,也因向外延伸的傷口,形狀有如螃蟹前腳,而稱蟹足腫。好發下巴、脖子、延伸到胸前、背部、臀部、手臂、耳垂、關節等部位,好發年齡為10幾歲青少年~30歲的成年,因這年齡層的皮膚張力較大,疤痕更易增生。
 

蟹足腫常見部位

蟹足腫出現位置 : 在耳垂、臉頰下巴、胸口、膊頭、背部等部位
 
蟹足腫

蟹足腫好發部位

1. 耳朵(穿耳洞)
2. 前胸(經常長痘痘引起)
3. 上背(經常長痘痘)
4. 手臂(卡介苗)
5. 陰腹部(毛囊炎引起)

蟹足腫前胸的分期與分類

剛開始的時候是丘疹型,逐漸變成延展型,之後成為肉流型。
蟹足腫

蟹足腫症狀

常見症狀蟹足腫的症狀
♦ 癢與刺癢
♦ 皮膚繃緊
♦ 痛楚
♦ 皮膚表面呈塊狀,帶有偏紅、褐色或紫色的色素。
 

蟹足腫成因

醫學界對於蟹足腫的成因暫時未明,但一般來說不斷發炎刺激,皮膚創傷亦曾刺激蟹足腫的形成,包括昆蟲叮咬、暗瘡、注射部,因此纖維母細胞活化,膠原蛋白增生,繼而出現蟹足腫。
 

蟹足腫體質

建議受傷初期就要小心照顧傷口,加速癒合,癒合後早期除疤產品,若已經形成蟹足腫,也可以找疤痕專家醫師討論處理,像是染料雷射、電波、淺層放射治療等,可抑制疤痕增生。
對於蟹足腫要治療成功,目前沒有一致的看法,趨勢上需要聯合治療,沒辦法靠單一藥膏、類固醇注射、疤痕凝膠或是雷射治療成功。治療上對燒燙傷疤痕/受傷疤痕/青春痘疤痕/肥厚增生疤痕/蟹足腫 /巨大蟹足腫的不同特性、症狀(痛或癢),制定個別化治療方案,目前有幾個方向:

1. 複合性治療慢慢消融,配合放射性治療,讓蟹足腫狀況趨於穩定。
2. 利用切除與減張縫合,之後配合放射性治療,這類蟹足腫的治療需大小適中與穩定活性。

 
 

治療目標 - 除去蟹足腫或增生性疤痕

 
✓減少症狀
減少疤痕刺、痛、養
變平
減量
  ✓減少復發
 
抑制活性
✓調整色差
視覺平衡

原位消融療法


►下巴蟹足腫原位消融與SRT,可以撫平蟹足腫。針對巨大蟹足腫,無法切除之蟹足腫,原位消融療法解決巨大蟹足腫

蟹足腫     蟹足腫

蟹足腫     蟹足腫

蟹足腫
     
     

為何需要淺層放射線治療解決蟹足腫問題?

 
蟹足腫要治療成功目前沒有一致的看法但趨勢上需要聯合治療沒辦法靠單一藥膏、類固醇注射、疤痕凝膠或是雷射治療成功。複合性治療可以讓蟹足腫狀況趨於穩定甚至慢慢消融。過去疤痕增生或蟹足腫(疤痕疙瘩)注射類固醇與冷凍治療,對於蟹足腫,並非有效的方法,治療方式也有很多種,日本Ogawa教授指出需要低劑量放射線治療(以下以SRT表示)降低活性。有些醫師利用切除與減張縫合之後配合放射性治療這類蟹足腫的治療需要大小適中與活性已經穩定。
 

手術性減量

葡萄狀蟹足腫,經過手術減量後,術後配合SRT及繼續追蹤回診。
 
蟹足腫
►10年前背部長痘痘,疤痕越長越大,皮膚科注射過類固醇,蟹足腫消了又長,已經放棄治療,又大又凸的蟹足腫已經影響睡眠品質

治療提醒

手術切除後有高度復發機率(50%至100%),甚至超出開刀前的大小,長了又割,割了又長。蟹足腫手術切除,需專業及非常有經驗的醫師診斷評估,WeE合併使用疤痕減壓術(非切除術)加上SRT治療,蟹足腫復發機率降至一至兩成,相較於傳統手術復發率最高達到百分之百,可有效解決病患問題。

蟹足腫
►耳朵蟹足腫,穿耳洞產生蟹足腫,多半是耳洞傷口感染刺激組織增生,而產生解決不了的囊腫,且越來越大

治療提醒

合併手術性減量,結合整形外科手術耳朵修型,術後居家配合。我們透過手術去核後加壓減張,追中下耳朵蟹足腫不復發,一樣是完美的耳朵,不再需要靠頭髮遮掩。
蟹足腫
►個案因五年前自然生產,生產手術中行會陰切割術,手術後傷口癒合慢,產生蟹足腫,兩年前,懷孕生產,婦產科醫師順道切除疤痕,導致疤痕增生更大,反覆發炎。陰部蟹足腫已造成生活上的困擾

治療提醒

切除疤痕內有許多毛囊,故此包覆在疤痕內的毛囊引起反覆發炎,我們提倡除毛重要性,越除越少,越除越乾淨,預防勝於治療,反覆毛囊炎,刺激真皮層組織,更引發蟹足腫可能性。
 
 

原位除疤治療

再生技術,阻斷、消融、雷射(退紅、退黑與軟化),這個跟大醫院採用手術切除、擴張器、植皮完全不同,可以減少正常皮膚組織的損傷,照顧也相對容易。

蟹足腫
►前胸因痘痘造成蟹足腫,持續增大,刺痛癢感,造成生理上的不適感,及影響外觀

治療提醒

手術切除疤痕/蟹足腫,使疤痕產生張力,使蟹足腫更嚴重,我們透過原位消融減少疤痕張力,使蟹足腫得以控制及治療。皮膚科施打類固醇副作用易使微血管增生或更嚴重,豐富血管足以供應疤痕/蟹足腫組識,使蟹足腫更容易復發及增厚。
除毛重要性使毛發區能降低毛髮量,使毛囔萎縮,降低毛囊炎。
蟹足腫
►下腹、會陰毛髮易產生毛囊炎,毛囊炎反覆發炎,使炎症刺激真皮層,刺激下使疤痕增生,或者蟹足腫,嚴重者則擴大延伸
 

治療方式 - 減張手術除疤

疤痕減少張力非常重要,Z整形是對疤痕做轉向,同時去除肥厚的疤痕組織。
蟹足腫

前胸蟹足腫

長痘痘造成蟹足腫該如何治療?盡早介人治療否則越來越大。
蟹足腫     蟹足腫
►前胸因痘痘造成蟹足腫,持續增大,刺痛癢感,影響睡眠品質
蟹足腫


前胸蟹足腫分成三種生長模式

蟹足腫
 
延展型蟹足腫
延展型巨型蟹足腫,原本是一顆痘痘,多年下來持續延伸及增厚,還形成皮瓣牽拉住胸口,配合WeE複合性治療下,蟹足腫疤痕極為平整。
蟹足腫蟹足腫
►前胸因除痣造成蟹足腫,持續往兩邊增長,屬延展型蟹足腫

治療提醒
蟹足腫治療耐心很重要,每個月治療一次,每次治療都會有進展及療效,疼痛或癢的情形可以改善至90%以上,需院方與個案的配合,每次討論治療的方針,蟹足腫不是絕症,但如何達到與它和平共處,探討蟹足腫問題,我們透過複合性治療策略,來戰勝蟹足腫!!

蟹足腫
►胸因燙傷疤痕,產生蟹足腫,蟹足腫持續增大
肉瘤型蟹足腫
蟹足腫蟹足腫
►前胸因痘痘造成蟹足腫,持續往兩邊增長及增厚,屬肉瘤期蟹足腫

治療提醒
手術與非手術需要醫師專業的診斷及評估,不是所有的蟹足腫都適合切除,需評估疤痕張力,像是前胸蟹足腫,若是切除縫合後使疤痕張力更大,更刺激蟹足腫組織活性。
 

前胸蟹足腫,又大又凸,已經造成睡眠影響,以及身心困擾,蟹足腫RIS法,抑制蟹足腫活性,使蟹足腫疤痕不再復發,蟹足腫的平整性與治療次數有關,此個案已經相當滿意。

剖腹產疤痕

剖腹產疤痕變凸,而且刺癢感,令人不舒服,打針無效且會越來越大。
蟹足腫
►剖腹產疤痕,產生肥厚蟹足腫•WeE原未消融術,撫平疤痕,抑制復發

下巴蟹足腫

蟹足腫     蟹足腫
蟹足腫
►因長痘痘造成臉部蟹足腫、下巴蟹足腫,下巴兩邊漲蟹足腫,蟹足腫治療採用原位消融,使疤痕平整

手肘蟹足腫

蟹足腫     蟹足腫
蟹足腫

►運動員運動傷害,手術後造成蟹足腫,引響伸展張力,消融鬆解疤痕組織

嘴巴蟹足腫

蟹足腫     蟹足腫

大腿蟹足腫

蟹足腫

卡介苗蟹足腫

蟹足腫
►小時候打卡介苗,疤痕越長越大,往上下延伸,WeE原位消融術,可以使疤痕越來越淡化
 

 

蟹足腫/疤痕RIS治療專治 — 蟹足腫/肥厚性疤痕/增生性疤

蟹足腫增生就像是腫瘤血管新生 : 利用原位體積消融治療 Reduction in Situ RIS



除刺青產生的疤痕

使用皮秒雷射除刺青,效果慢,尤其除刺青後產生疤痕,更不容易清,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採聯合療法。
蟹足腫     蟹足腫
蟹足腫
 

手臂RIS治療

蟹足腫     蟹足腫
蟹足腫
 

疤痕原位治療的效果

接受原位消融蟹足腫治療的病人有明顯的改善及長久效果。一般平均要做六次治療以上!減少70-80%瘢瘤疤痕的突起。
 

非手術性治療

WeE複合性蟹足腫治療:負壓血管、封血管、CITI。
病灶內治療的凝固程序由探針的中心至周邊,能凝固疤痕內組織,使活躍的纖維母細胞凋零死亡。
RIS複合性治雷射治療+STR+CITI=減少蟹足腫復發。

手術性治療

蟹足腫減張手術:手術將皮瓣轉向,及處理病灶內增生組織,術後SRT,及RIS複合性治療,使疤痕更淡化及不明顯。
減張手術+SRT+RIS+CITI= 原位消融,減少蟹足腫復發。


接受SRT患者,手術前會協助轉介至放射科醫生問診與評估,並需在手術後3-5天內接受SRT治療。如欲術後接受壓力治療患者,拆線後應盡早定做壓力裝置及佩帶。
蟹足腫     蟹足腫蟹足腫     蟹足腫
►疤痕原位消融治療適合任何年齡的患者
 

青春痘後形成蟹足腫

抑制細胞增生+血管藥物+免疫療法+肉毒桿菌=可讓蟹足腫不再增生。我們的蟹足腫療法,讓第一線皮膚科施打類固醇無效的蟹足腫可以有效治療。
蟹足腫

傷口癒合得過程不好、傷口癒合後沒有好好照顧

偏離正常的癒合過程(傷口感染、傷口需要縫合或植皮但沒有縫合或植皮而讓其自行癒合)。一般來講,受傷較嚴重者,較易形成增生性疤痕。

病人體質、非白種人、小孩

較易形成增生性疤痕。一般人增生性疤痕形成的比率約1.5% 到4.5%。

疤痕預防是最重要的,包括以下方法:
♦ 首先必須讓傷口不要感染。這有賴於嚴格遵守醫囑,好好照顧傷口
♦ 燙傷傷口需要快速復元,如果是二度燙傷我們建議使用高階敷料
♦ 傷口拆線後可使用矽膠片、矽膠藥膏、美容膠、新一代水膠疤痕貼片
♦ 避免過度動作拉扯剛癒合的傷口
♦ 觀察傷口到疤痕過程,受傷後幾個禮拜開始發生,在3-6月內逐漸變大,之後穩定,再慢慢變小

增生性疤痕成形後的治療方法
治療有很多種,但各種方法的治療,增生性疤痕都可能再復發,剖腹產疤痕可以先切除,在兩周內可以先注射類固醇,這樣處理可以減少再復發的機系。單純只有手術切除,復發率約40%。我們結合ER+注射CITI可以更降低復發機會。
 

分辨增生性疤痕及蟹足腫

♦ 增生性疤痕在癒合傷口,在邊緣內上有疤痕增厚、變紅、變硬的現象
♦ 蟹足腫疤痕增厚超過原來傷口的界限,主要原因是體質基因上有容易形成蟹足腫的傾向

蟹足腫治療目前仍是非常困難,沒辦法單一治療可以成功,造成蟹足腫原因是因為傷口膠原蛋白過過增生;有些人的症狀包括痛、癢、刺痛、像蛇爬行。

 

比較增生性疤痕與蟹足腫

 
增生性疤痕 蟹足腫
產生時間 損傷後較短時間內 損傷後數月
隨時間生長 不會
生長範圍 傷口界線內生長 跨越元傷口界線生長
生長位置 關節或不順皮紋走向切口線 常於耳前、肩、前胸、後背
解決方法 可通過手術切除 單純手術後常加重
發生率 較低
與膚色關係 與膚色沒有明顯關係 膚色越黑,越易發生
主要膠原蛋白 type III type I , III

 

蟹足腫目前的治療

貼美容膠:美容膠在各大醫療器材行及藥局都有賣。一般至少要貼6個月,而肥厚性疤痕要6 至18個月才成熟
矽膠片:可用於預防及治療,膠片需是軟且有彈性,突起的疤痕可以使用
壓力治療:壓力衣用於燙傷等傷口較大形成的較大肥厚性疤痕。壓力至少
15 mmHg 才有效,可促進疤痕成熟
皮膚科注射類固醇:這在傷口癒合約兩個月後可使用。約每個月打一次,可讓肥厚性疤痕有效縮小。可能的副作用包括皮下脂肪萎縮、疤痕顏色太淡、痛、月經失調等等
雷射治療:染料或飛梭雷射有臨床及組織學上的改善效果
術治療:將肥厚性疤痕或蟹足腫完整切除,但是這種切除必須謹慎選對思者,完整治療方案,否則高度復發